马达

MCU涨声一片产能全线紧张

发布时间:2022/10/20 14:20:54   

本报记者秦枭北京报道

今年下半年以来半导体市场风波不断,由于国外罢工、晶圆产能紧张等原因,进入11月以来,以MCU为代表的诸多芯片订单全线延期,这也导致产品价格的全线上涨。据悉,国内外芯片代工厂均延长了交货期。以ST(意法半导体)为例,其单片机价格涨幅约为2~3倍,交期延长至周。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远程办公、远程教育刺激个人电脑需求从二季度开始便一路上冲,使得MOSFET、MCU、电源管理、传感器、射频等芯片需求旺盛,加上欧美疫情严重导致部分产线停工、ST工厂罢工。与此同时,国内渠道商的趁机炒作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涨价潮蔓延

MCU是微控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PC外围、遥控器、汽车电子、工业上的步进马达、机器手臂的控制等。

实际上,早在今年3月,关于MCU缺货涨价的说法便偶有传出,但未在产业链中发酵。直到今年10月,ST的个别MCU型号价格由10.5元涨到了17元,更有甚者将个别芯片价格上翻5倍。而11月5日,ST的三个主要工会CAD、CFDT和CGT分别在各自所在的工厂上发起了罢工活动,MCU缺货涨价的情况进一步加剧。

不仅如此,作为全球十大半导体芯片供应商之一的瑞萨电子,MCU交付期在16周以上,而NXP恩智浦的MCU交付期也延迟到18周以上。

国外的涨价潮也蔓延到了国内。11月10日,作为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国产32位MCU芯片的企业——航顺芯片率先发布调价通知函。通知函表示,由于投片厂、封装厂产能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客户订单大幅度增加,决定调升产品价格。

对此,芯谋研究总监徐可对本报记者表示,全球疫情期间引起了对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华为备货,以及华为竞争对手备货等都放大了需求。

探索科技(techsugar)首席分析师王树一则补充道,除上述原因外,此轮涨价也是由于欧美疫情严重导致部分产线停工、ST工厂罢工,以及部分国内渠道商的趁机炒作导致的。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指出,无论是芯片设计公司还是晶圆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年初的时候,对全年的预期都比较保守,但实际情况却是,远程办公及宅经济发力,持续带动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网通设备等出货动能,造成晶圆代工厂下半年接单全线满载。

不仅仅是电子产品的需求拉动了MCU的增长,智能汽车的量产也是导致MCU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各家厂商均推出智能汽车新品,相较于传统汽车,智能汽车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大幅提升。比如传统汽车平均每辆车用到70颗以上的MCU芯片,而每辆智能汽车有望采用超过颗MCU。

据悉,年,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为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约10%。未来车规级芯片单车价值将从元提升到元。

晶圆产能紧张

MCU涨价趋势随产业链传导到上游晶圆制造端。据digitimes报道,全球8英寸晶圆代工产能吃紧,预计供不应求的情况将持续至明年下半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台积电、三星电子外,其他晶圆厂商均已上调8英寸代工报价,年涨幅至少达20%,急单甚至涨40%。

对此,王树一表示,传感器以及很多模拟器件的工艺使用8英寸的,而现在新建产线没有8英寸的设备了,所以8英寸的产能只会减少不会扩产,那么在行情波动时无法通过扩产解决,自然就更紧俏。

从晶圆尺寸的发展历程就能看出,随着晶圆代工技术的演进,12英寸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尺寸。相比于12英寸,8英寸产线较为陈旧落后。在良率相同的情况下,一片12英寸的晶圆生产的IC数量约为颗,是一片8英寸晶圆的2倍,前者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因此,全球范围内几乎很少看到新的8英寸纯晶圆代工厂出现。

徐可表示,8寸其实不能算落后产能,大量的产品,比如图像传感器、功率器件、MCU、电源管理、射频等,都消耗大量的8英寸产能。不过现在,8英寸的制造设备获取不易。顶尖的设备商又重新制造8英寸的设备了,翻新的也很多。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前10个月成立的芯片相关企业已达到4.5万家,其中大多为芯片设计公司,本身不具备生产芯片的能力,导致本就紧张的晶圆产能更加紧张。

不仅仅是晶圆产能,封测市场也水涨船高。

据了解,往年11月中下旬之后,封测市场就进入传统淡季。但进入今年下半年,各封测厂商在纷纷上调单价的同时表示,封装产能吃紧情况至少会延续到明年第二季。

上海富禧投资咨询公司表示,8英寸产能紧张导致代工和产品提价趋势确定,国内8英寸代工龙头企业直接受益,而代工厂扩产又为半导体设备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形成推动力。另外,在代工厂等前端客户积极追单带动下,封装厂订单同步火热,虽然部分封装厂已扩充产能,但仍供不应求,上游客户为抢产能而主动加价,为封装厂营运增加动能。

国内厂商受益

在MCU缺货、价格上涨以及芯片厂代工产能不足的背景下,许多终端制造厂开始使用国产MCU替代,国内MCU厂商将有望迎来逆境突围的机遇。

据ICinsights数据显示,在经历年MCU市场规模和出货量衰退后,MCU市场规模和出货量大幅提高。MCU市场规模在年增长9.3%至亿美元,年MCU出货量也从年的亿颗上升到亿颗,增长幅度达11.7%。年中国MCU市场规模达到亿元人民币。预计到年全球MCU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出货量达到亿颗。

而目前国内MCU市场份额基本都被瑞萨、恩智浦、ST、英飞凌、德州仪器等国外企业瓜分。国内所处第一梯队的MCU企业主要是兆易创新和中颖电子,其中兆易创新定位中高端MCU市场,相关工艺制程向40nm进发,在国内32位MCU市场,公司市占率为9.4%,排名第三;而中颖电子此前深耕8位MCU,是中国本土体量最大的MCU厂商。

对于此轮价格上涨带来的利好,兆易创新方面深有体会。其在今年10月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MCU产品整个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是非常高的,再加上国际大厂缺货,国内越来越多大的厂商在导入公司的MCU产品。

据兆易创新最新财报显示,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1.74亿元,同比增长44.02%,净利润6.73亿元,同期增长49.65%,净资产.78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51%;中颖电子最新财报显示,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24.17%;扣非净利润为1.38亿元,同比增长13.48%。

(编辑:张靖超校对:颜京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0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