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

郑和船队真的到达了美洲

发布时间:2022/10/11 21:44:04   
青少年患白癫疯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0986215.html

郑和船队真的最远到达了美洲?!很可能是真的哦。

加文·孟席斯

这可是英国人研究后写书的观点。年,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写了一本名《:中国发现世界》的畅销书,加文·孟席斯经过研究认为郑和船队曾经完成了环球航行,中国人早在年,就发现了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洲和大洋洲这两块新大陆其实是中国人发现的。而且他这个观点最早发表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但中国的历史学者根据明代绘制的《郑和航海图》只能推断,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麻林地,麻林地就是今天肯尼亚的马林迪。

为何中国的历史学家反而比英国人保守呢?这是有苦难言的一件事。

话说郑和下西洋的详细档案保存于兵部库房,成化年间,明宪宗欲效仿明成祖,派人再次下西洋,于是就让官员去兵部寻找郑和下西洋的档案,但是,兵部的官员找了三天都没有找到这些档案,原来,郑和下西洋的档案早就被兵部车驾司郎中刘大夏藏了起来,刘大夏认为郑和下西洋,“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然寻得奇宝而回,却没有什么益处,而且刘大夏还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一时敝政”,留下来的档案应该全部销毁。愤怒的兵部尚书下令狠狠地打吏员的屁股,史书记载说:都吏检不得,复令他吏检。项诘都吏曰:“署中牍焉得失?”刘微笑曰:“昔下西洋,费钱谷数十万,军民死者亦万计。此一时弊政,牍即存,尚宜毁之,以拔其根,犹追究其有无耶?”这个刘大夏是出了名的清官,皇帝出于政治需要又拿他没办法。就这样,明宪宗居然找不到郑和下西洋的档案了,也就没有再次派人下西洋。

毒蛇认为刘大夏很可能没有销毁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而是藏了一部分,其中就有一些地图,这些地图正是后来绘制《坤舆万国全图》的基础,因为根据李兆良博士研究指出,这份地图不可能是利玛窦编制,因为地名都是中国地名,跟西方叫法完全不一致,而且时间有矛盾。但是,不管怎么样,刘大夏给后世之人研究郑和下西洋带来了困难。那英国人怎么反而研究成果更加大胆呢?

坤舆万国全图

主要是孟席斯找出了三个证据:第一,郑和船队曾经绘制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世界地图上面有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哥伦布当年发现美洲,就是利用了这张世界地图。第二,今天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纳瓦霍人和佛罗里达州的莫斯库克人即是中国人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是郑和船队的船员。第三,在欧洲人发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前,这里有一些聚落是中国人建立的。

美洲出土的宣德金牌

最有力的证据是近年来美洲沿海出土了一些明代的瓷器碎片,甚至出土了一块宣德金牌。而且近年学者研究指出《坤舆万国全图》不可能是利玛窦所著,因为《坤舆万国全图》在左右成图,哥伦布60年后才抵达美洲,照时间推断利玛窦不可能知道这些资讯。所以这反而反证了孟席斯的观点,哥伦布是用的郑和的地图到达的美洲。

美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博士李兆良

孟席斯的这一观点提出来以后,在世界历史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无异于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如果孟席斯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世界历史将会被改写。

郑和的船队到底有没有去过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目前仍然有争论,一些学者认为,郑和最早发现了新大陆,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发现世界》的很多论点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郑和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观点的学者,一般认为郑和船队在第六次下西洋期间到达过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年3月3日),郑和率领船队第六次远航,准备前往榜葛剌(今天的孟加拉),后来到达古里(今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船队在古里停泊了一段时间,郑和重新调整了船队,洪保率领一支船队驶向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周满、周闻率领的船队驶向美洲,而杨庆率领的船队则驶向了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岛和好望角,郑和本人率领的船队没有一同前去,实际上,是郑和船队的分支发现了美洲、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好望角。

既然郑和船队到达过美洲、澳大利亚等地,那么,这些地方的人有没有来到明朝朝贡呢?其实,在明清时期的史籍中,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明代着名书法家祝允明写的《野记》中有巴喇西国来明朝朝贡的记载,此事也被记录在《明史》等史籍中,巴喇西国在今天的美洲,祝允明生活在年至年的明朝,《野记》一书大概成书于年,此时,欧洲才刚刚发现美洲,如果不是中国人最先发现了美洲,在正德六年(年),明朝如何与美洲国家建立朝贡关系呢?

巴喇西国的贡品有祖母绿,祖母绿是非常贵重的宝石,祖母绿的主要产地在哥伦比亚、巴西、南非、印度、俄罗斯,另外,中国的新疆、云南等地也有祖母绿,《明史》记载,巴喇西国在“南海”,巴喇西国的使臣先是“舟行四年半,遭风飘至西澜海”,然后又漂流八日,到达吉零国(今孟加拉北部一带),在孟加拉北部一带居住了一年,又到达了秘得(今不丹),在秘得居住了八个月,沿着陆路,走了二十六天,到达了暹罗,巴喇西国使臣又在暹罗居住了四年,正德六年,经海路,到达中国,向明朝皇帝进贡了金叶表、祖母绿、珊瑚树、琉璃瓶、玻璃盏、玛瑙珠和胡黑丹等物品。

巴喇西国为什么在美洲呢?根据地理位置和当地的物产,可以推断出来。

巴喇西国在“南海”,这里的“南海”指的是赤道以南的广袤的大海,巴喇西使臣来中国朝贡,“舟行四年半,遭风飘至西澜海”,后又漂流八日,才到达孟加拉北部一带,又进贡了祖母绿,可知,巴喇西国极有可能在今天的哥伦比亚或者巴西,而南非、印度、俄罗斯等地的人来中国,不需要“舟行四年半”,又漂流八日,才能到达今天的孟加拉国。

近年来,郑和船队的副使大太监洪保墓被意外发现。它的墓志铭提到的一个天方国引起了所有学者的注意。洪保墓志中提到了一个神秘的国家天方国,虽然有说法认为此天方就是今天的阿拉伯半岛,但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旁证可以证明,洪保墓志提到的天方可能并非是阿拉伯国家,而是遥远的美洲。在描述天方国的时候,洪保墓志提到“及闻海外有国曰天方,在数万余里,中国之人古未尝到,公返旆中途,乃遣军校谕之,至则远人骇其猝至。”也就是说洪保墓志提到的天方国距离明朝有数万里距离,之前从未有中国人到过,当洪保返航的途中,派遣手下前去宣诏,当地人都十分惊讶。而另一个版本的天方,通常指沙特阿拉伯一带,描述的风物与洪保墓志基本不是同一地方,《旧唐书》早就记载过此天方与我国交往的事,所以两个“天方”肯定有一个是误记。

另外一个疑点是:《明史》中记载的古里班卒,很有可能在今天的澳大利亚和南非。永乐年间,古里班卒国曾派使臣来明朝朝贡,《明史》说:“(古里班卒)其土瘠谷少,物产亦薄。气候不齐,夏多雨,雨即寒。”夏天多雨,一进入到夏季,天气就变冷,这种气候特征不可能出现在北半球,只有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才符合这种特征,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因为北半球的夏季是南半球的冬季,所以,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在7月份和8月份,会出现寒冷多雨的现象,而到了12月份和1月份,反而是炎热干燥,澳大利亚的南部和南非的南部在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符合“夏多雨,雨即寒”的特点。

明嘉靖年间成书的《皇明四夷考》中又说:“(古里班卒)俗质朴,男女被短发,假锦缠头,红油布系身,物产甚薄”。如果古里班卒是在南非,那么《明史》也不会说“其土瘠谷少,物产亦薄”,南非的南部,总体而言不是很干旱,只有澳大利亚大陆,从整体上来看,比较干旱,“物产亦薄”,因此古里班卒很有可能在今天澳大利亚的南部一带,既然,澳大利亚南部的部落能够来明朝朝贡,那么,郑和船队航行到澳大利亚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虽然疑点非常多,但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究竟是哪里?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毒蛇认为,无论郑和有没有到达美洲,这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代表了中华文明曾经发展的巅峰时期,如果明朝没有停止对海洋的探索,最差的结果也是同步跟上世界工业文明的步伐,中国近代的历史也必然改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9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