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达 >> 马达市场 >> 马达西奇事件没完,动力沙皇错失最后机
持续数年的马达西奇事件平息一段时间后再起风波,投资方与乌克兰对簿公堂,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据媒体消息,乌克兰以违反反垄断法为由,终止了中国投资方对马达西奇的收购,被对方告上法庭,面临高达35亿美元的违约金和赔款。
中国收购马达西奇始于年乌克兰动荡之后。当时的乌克兰爆发动乱,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降到冰点,禁止向其出口发动机等军工制品,导致大批军企陷入困境,其中也包括“动力沙皇”马达西奇。这时候,中国投资方找上马达西奇,达成了收购协议,约定向马达西奇提供1亿美元流动资金,未来再提供2.5亿美元的投资,马达西奇要在重庆设厂,生产和维修发动机。
此事被美国安插在乌克兰内部的眼线得知,为阻止中国获得先进发动机,美国向乌克兰政府施压,要求阻止马达西奇收购案的进行。迫于美国压力,乌克兰方面最终以“反垄断”名义冻结了马达西奇公司的股份,于是有了今天双方对簿公堂的一幕。
从利益上讲,马达西奇与中国合作有益无害。在此之前马达西奇的主要客户是俄罗斯军工业,但自克里米亚事件后两国关系持续恶化,乌克兰在断供军工产品的同时也将自己陷入市场困境中,而俄罗斯却趁此机会大力发展本国动力系统,即使俄乌关系在日后修复,俄罗斯也不可能再买它的发动机了。这种情况下,与中国合作成为最佳选择。
近些年,中国虽然在军工领土取得了巨大进步,多型发动机基本实现自产,但与美、俄、欧传统动力供应商相比差距不小,从乌克兰引进先进发动机技术有利于对本土军工体系的完善。同时,中国军民用市场都有巨大的缺口,如果乌克兰能拿下这个市场,本国军企面临的市场困境自然迎刃而解。另外,中乌自上世纪90年代后就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再度合作不存在任何障碍。
然而,马达西奇却放弃了最后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拒绝中方的收购案后,马达西奇面临的困境得不到根本好转,暗中作梗的美国也不会好心挽救乌克兰的军工业,去购买马达西奇的产品。再过几年,乌克兰军工市场进一步枯竭,不仅是马达西奇,曾创造了无数军工神话的世界顶级军企都难逃破产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