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镜头的防抖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子防抖EIS,一种是光学防抖。
电子防抖主要是采用软件方式来实现防抖,而光学防抖是利用光学元器件的动作来对抗拍照时的手抖动作。
电子防抖:
电子防抖,一般不需要额外的硬件,但是需要DSP处理负荷,帧间抖动补偿有效,帧内抖动补偿无效,它是针对CCD上的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缘图像进行补偿(会损失边缘部分像素),拆东墙补西墙,就像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一样,它只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后期处理,治标不治本,并没有对图像质量起到实质上的提升,相反,对于整体画质还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光学防抖:
光学防抖需要硬件支持,镜头驱动马达(一般磁场驱动)OIS控制芯片较大,全幅图片都是有效图像,帧间抖动补偿有效,帧内抖动补偿有效,它是通过镜头的浮动透镜来纠正“光轴偏移”。其原理是通过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然后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从而有效地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这种防抖技术对镜头设计制造要求比较高,而且成本也相对高一些。光学防抖功能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一般情况下,开启该功能可以提高2-3档快门速度,使手持拍摄不会产生模糊不清的现象,对于初学者来说效果非常明显。特别在大变焦相机,效果就更为明显了,因为一般变焦越大的情况下,就算是极轻微的抖动也是非常易见的,对于长焦情况下对防抖的功能需求就更大了。
光学防抖也存在几种设计,有两轴、三轴、四轴、五轴,最大的区别就是镜头能往哪些方向进行移动。过去手机多为两轴、三轴,四轴在功能上更进一步,可以修正横向、纵向、前倾以及侧倾方向带来的抖动。
两者对比而言,光学防抖的实用性更强,图片质量得到实质上的提升,全幅图片像素都是有效像素点,但缺点是设计成本高,元器件成本高、费电,且需要一定空间(元器件体积较大)。因此手机厂商一般用在各自的中高端机型上面。而电子防抖不需要太高成本,但是图片通过软件处理会损失边缘部分像素,成像质量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