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达 >> 马达介绍 >> 为什么大功率快充的是小电池,小功率快充的
这个问题要从一个用户的求助说起。他对红米K50和红米K50Pro的电池和充电的配置有疑问,觉得配置是反过来的。他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我们就拿几部手机的电池和充电配置举例。
红米K50:毫安电池,67W快充
红米K50Pro:毫安电池,W快充
红米Note11TPro:毫安电池,67W快充
红米Note11TPro+:毫安电池,W快充
小米12S:毫安电池,67W快充
小米12SPro:毫安电池,W快充
小米12SUltra:毫安电池,67W快充
iQOO10:毫安电池,W快充
iQOO10Pro:毫安电池,W快充
真我GTNeo3:毫安电池,80W快充
真我GTNeoW:毫安电池,W电池
红米K50Pro的充电宣传图比较上述几部手机的电池和充电,你觉得W充的毫安,但充的是毫安,而毫安还得由功率小的67W充电。红米Note11TPro也是如此,其中更夸张的是Pro+版本,电池容量甚至还不如红米K50Pro,你觉得W充毫安的电池合适吗?换成我都觉得很不合理。所谓的“神仙秒充”,居然还是拿牺牲的电池容量作为代价。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手机都是这样。比如小米12SPro,电池容量增加,充电功率也增加了。但到了更顶配的小米12SUltra上面,电池增加了,但充电功率减少了。再看看iQOO系列,iQOO10和Pro版本只是电池增加,充电功率不变。
iQOO10Pro的充电宣传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就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多少人提出并探讨过,但我可以找出来并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1.多数性价比手机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高端旗舰则不是
上面列举的几部性价比手机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比如红米K50系列、红米Note11TPro系列、真我GTNeo3系列。性价比手机基本上在两千元的价位卖得好一些,再高了就有很多人考虑高端旗舰了。
那么可能是价格因素导致性价比手机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是大电池+大功率的充电,那么手机的成本就会增加。比如升级到W的快充就需要专门的充电芯片,这样价格就上来了。这就无法将性价比手机压制下去。
红米Note11TPro+搭载的澎湃充电芯片而高端旗舰基本上都是电池和充电都升级。毕竟高端旗舰本来就贵,体验也要好一些。至于小米12SUltra的问题,个人觉得这部手机在拍照的方面下了太大功夫,以至于把充电这样的给削减了。因为这是一部主打拍照的手机。
小米12SUltra手机还有一个例外,就是iQOO。iQOO8Pro跟iQOO8相比是电池升级,充电不变;iQOO9则是充电和电池都不变。到了iQOO10则是充电升级。究竟原因,可能是iQOO数字系列打造的就是游戏体验,因此电池和充电需要好一些。
2.用提升充电功率,减少电池容量来实现所谓的“快充”
我们看到红米和真我的性价比手机,只要充电功率一上来,电池容量就会下降。这样充电虽然快了,但电池容量决定了能用多长时间。尤其是红米Note11TPro+的充电,用W充多毫安的电池,我感觉这样的搭配也是很不合理的。你觉得牺牲容量用快充好,还是牺牲充电速度用大电池好?
红米Note11TPro系列的电池和充电宣传3.将配置“中规中矩”
上面的问题你可能很难做出选择。其实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性价比手机讲究的就是这样,你总会发现很多手机相互比较,或多或少有的地方好,有的地方不好。这好比你买高颜值性能不好的手机,或者是低颜高性能的手机那样,你也很难做出选择。
那么如果性价比手机把大电池和大功率快充都放上去,换成我都会直接选择这样的配置,这就导致小电池和小功率的配置无人问津,大家都选择大电池和大功率,手机的整体销量会往一边倒。因此用这种似交叉状又似相反的的电池和充电搭配,也就是大功率快充的是小电池,小功率快充的是大电池,这样能让销售整体均衡一些。
线性马达效果示意图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再比如iQOO8和Pro版本,前者的线性马达是两个,后者只有一个。消费者觉得Pro版本更好,谁知道Pro只有一个线性马达,这就难以选择哪个更好了。你能再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因此,上述的三个原因就是问题的答案。这一细节问题也从一个方面表明了手机的配置影响后续的销售。如果配置太顶尖了,大家都买顶尖配置的,那么标准版的销量就少。手机厂商会通过这样类似的配置,确保标准版的销量。
单选
你觉得电池和充电怎么搭配才好?
大电池配大功率,小电池配小功率大电池配小功率,小电池配大功率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