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达 >> 马达优势 >> vivoX50Pro评测将云台塞进手机,
进入到年,vivo依旧保持了比较紧凑的新品发布节奏,继APEX、NEX、iQOO和S系列之后,X系列也「终于」完成了更新。全新一代X系列同样选择了今年比较流行的中杯、大杯、超大杯的产品组合,分别对应X50、X50Pro以及X50Pro+三款机型。
虽然具体硬件规格上三者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不过核心产品路径保持了比较高的一致性,在提供完整5G体验的基础上,都以影像能力以及外观设计作为主要卖点,极客之选也第一时间拿到了「大杯」——vivoX50Pro,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如何让手机「拍的更稳」?
手机影像能力普遍已经能够做到不错的水准之后,无论从行业发展还是品牌之间相互竞争的角度出发,寻找新的突破点都有着现实意义。大底、高像素、更强大的变焦能力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三个方向,防抖相关厂商们倒也都没有落下,不过主要是在传统OIS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算法,物理层面很少涉及。
OIS光学防抖结合EIS电子防抖的方案满足大多数手持拍摄需求问题不大,但光学防抖毕竟有着一定上限,而通过裁切所获得的防抖能力往往会导致成像效果打一些折扣,因此云台就成为了vlogger们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vivoX50Pro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相对其它主打防抖能力的手机产品,vivoX50Pro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主摄引入了「微云台」设计。大家知道,传统OIS光学防抖的逻辑是马达推动镜片运动来实现防抖效果,而vivo的微云台则是镜头模组整体运动,所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其防抖角度由传统OIS防抖的正负1°以上提升到了正负3°以上,同时可防抖范围面积也达到了OIS的3.2倍左右。
反应到成像效果上,其除了能够让手机获得更加稳定的拍摄画面避免出现边缘模糊现象,也可以通过延长曝光的方式来增加进光量,从而获得更好的暗光拍摄能力。有关夜景拍摄这里多说几句,为了能够获得足够的进光量,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这一点,这次vivo还联合索尼定制了色彩滤光片,来进一步提升RGB通道透过率。
值得一提的是,X50Pro是X50系列中唯一采用了微云台结构的机型,X50和X50Pro+均为OIS光学防抖。至于为什么整体规格更高的X50Pro+反而没有引入微云台设计,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它所配备的三星GN1感光元器件确实太大了,很难将二者同时塞进机身内部。
图片来自vivo官方
而即便主摄感光元器件体积相对小一些的X50Pro,想要将微云台结构装进机身内部其实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vivo的做法是设计了一个特别的异形结构磁动框架来减小微云台整体面积,同时利用双滚珠悬架和双S型FPC排线(将排线以S型的方式进行堆叠)来解决镜头组运动时带来的连接稳定以及扭动拉力问题。
简单来理解,vivoX50Pro相对于主摄出厂自带了一个微型云台,在可以提供比传统OIS更加出色防抖效果的同时,也让相机拥有了更长的曝光能力,从而来提升暗光拍摄表现。
相机规格参数方面,它的主摄为万像素,不过传感器型号为定制的索尼IMX,f/1.6光圈;超广角镜头为万像素(同时支持微距拍摄),视场角°(矫正后°);潜望式长焦镜头同样为万像素,支持5倍光学变焦以及最高60倍数码变焦,另外一颗为万像素、等效50mm焦距的人像镜头。
以下为实拍样张,未经任何后期处理:
2倍变焦
5倍变焦
60倍变焦
超广角
人像模式
人像模式
夜景模式
夜景模式
夜景模式
就实际样张表现来看,vivoX50Pro的相机调校依旧延续了vivo一贯相对鲜艳的风格,成片会比较讨喜。拍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它的防抖效果确实做的非常出色,不容易出现由于手抖导致的脱焦问题,另外人像模式下的背景虚化程度以及抠图准确性也有着令人满意的表现。相对来讲,拉到60倍超长焦情况下出片效果一般,不过中长焦还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夜景模式,样张整体很有质感,亮度足够的同时有着很好的细节保留,同时也没有出现偏色的情况。哦对了,这次vivo也在这款产品上加入了5轴VIS视频防抖技术,开启超级防抖之后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当然此时画面会做一些裁切,比较适合运动场景下的拍摄需要。
多种配色可选,特别的后盖设计
vivoX50Pro一共拥有三种不同配色,除了我们手里拿到的液氧版本,还有黑镜和引力可选,分别对应蓝金色、黑色以及灰蓝色。就液氧版本而言,正面看上去它主要为淡淡的蓝色,整体视觉效果会随着光线照射的角度变化而发生改变,还是挺特别的。
值得一提的是相机部分,此前在设计沟通会上vivo设计团队也坦承,微云台的加入会带来一个超过2mm的较高凸包,如果无法很好处理这个问题,无论之于视觉观感、握持还是平放时的手机姿态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花费了很多时间,最终他们敲定了官方叫做「双色云阶」的镜头组设计,这在手机行业里还是首次。
vivo的做法是将主摄、人像镜头、广角镜头以及潜望式长焦镜头以「阶梯」的形式来进行排布,将后置相机连同后盖分成了三个阶梯,其中第一阶包括主摄、人像和广角镜头,黑色底色处理,潜望式长焦镜头放到了第二阶,第三阶则是承载以上二者的整体后盖。
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第二阶的配色方案上,vivoX50系列并没有选择和第一阶相同的黑色,而是与后盖保持一致,配合R3圆角矩形的摄像头模块,其不仅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云台和主摄凸包的总厚度,同时整体观感上也会显得更加雅致、有序一些。
细节处理方面,vivo还在机身顶部设计了包括5G和professionalphotography字样的项圈,这在近来发布的众多手机新品中还是头一次看到,所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提升产品辨识度,即便没有看到完整机身样子,你也能够借此很容易知道它是vivoX50,另外一方面则是借此来让机身顶部厚度显得更薄一些。
vivoX50Pro的机身长度为.46毫米,宽度为72.80毫米,厚度为8.07毫米,重量控制在了.5克,加上卡、膜刚刚克左右。机身内部塞进mAh大电池并且采用微云台设计的前提下,这样的重量表现还是很难得的。
比较克制的重量加之后盖左右两侧做了一定弧度处理,vivoX50Pro整体握持感在近来发布的5G手机中属于比较靠前的一个。另外,由于其后盖同样采用了目前行业比较流行的AG工艺,触感细腻的基础上,也同样具备不易沾指纹的特点,比较便于打理。
6.56英寸挖孔屏,90Hz刷新率
vivoX50Pro配备了一块6.56英寸AMOLED屏幕,采用新一代发光材料,分辨率为×0,亮度为nit,峰值亮度nit,完整覆盖DCI-P3色域,通过了SGS(SocieteGeneraledeSurveillanceS.A.)护眼认证以及HDR10+认证。
全面屏方案没啥可说的,同样为今年大家见到频率比较高的挖孔屏,孔径非常小。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X50Pro将打孔位置放在了屏幕左上角,这在vivo手机上还是头一次。至于背后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放到左侧更好看,主要是考虑到后置相机的堆叠问题。
借助曲面屏的天然优势以及非常非常窄的上下边框宽度控制,vivoX50Pro获得了足够高的屏占比(92.6%),正面观感很棒。当然,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曲面屏误触的问题在它身上也很难完全避免,不过由于其曲率较小,左右屏幕边缘灰边的问题并不明显。
至于目前大家普遍比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