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达 >> 马达市场 >> 波罗的海舰队覆灭记,日本以逸待劳战果颇丰
在世界战争史上有很多悲壮的部队,他们明知结局如何却还要孤注一掷。但也存在被人误解为“悲壮”的军队,明明是自己穷作的,却让人觉得可怜。
一、波罗的海分舰队
甲午战争之后,日、俄对中国的旅顺口产生利益矛盾,双方为此不惜一战。可惜时间选的不是特别好,因为开战之前英日刚刚缔结了盟约,摆明就是要针对俄国。
但沙皇不管这些,执意要开战。其实俄国这么做也不是鲁莽,当时日本的兵力不到俄国的一半,海军差的更远,经济实力也差出很多,所以沙俄是有底气的。
可任何事都有个“但是”!俄军主力远在欧洲,东亚这边只有几艘主力舰。相比之下日本则可以迅速集中力量,短时间内成倍量领先对手。
更要命的是,沙俄的黑海舰队是距离远东舰队最近的援军。可是英国禁止任何国家的军舰穿越达达尼尔海峡,因此黑海舰队变成了“湖泊巡逻队”,沙皇只好把波罗的海分舰队调往远东。
波罗的海分舰队拥有7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外加一支9艘运输船组成的后勤船队。
二、途中的意外
如此一支颇具实力的舰队由罗日捷斯特文斯中将带领,这位将军是个热情高涨但是头脑不太好用的人。当时舰队行至英国北边的北海海域时,忽然发现了英国船只冲自己冲来。
这可把中将先生吓坏了,英国和日本成为了盟国,那么英国的军舰会不会帮助日本人来打自己呢?索性“先下手为强”,俄军舰队集中火力先胖揍别人一顿。
在漆黑的夜晚,几束火光肆意划过,敌舰纷纷被命中燃烧起来。但仔细一看又不对,着火的敌舰尺寸有些小了,再仔细一看,这不就是渔船嘛!
罗日捷斯特文斯中将就不想想,在英国人家门口开炮,别说开到旅顺,弄不好在半路就被报复团灭了。但中将心理素质非常强,本着“闯完祸就跑”的原则,根本不给对方机会,一脚油门就离开了事故现场。
可是那些倒霉的英国渔民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们,天亮后英国政府就知道了俄国的行踪。皇家海军派出巡洋舰追踪俄国舰队,想给俄国人一点警告。他们一路监视俄国舰队到直布罗陀附近,直到沙皇同意和解之后才返航。
看到英国海军离开,罗日捷斯特文斯中将终于松了一口气。不过他应该也意识到,当时已经诞生了一种叫电报的东西,日本已经得知有“客人”要来了,早已把战场打扫干净等待迎客了。
而波罗的海分舰队的行踪,也间接提前终结了自己在远东的同事们。在得知俄国人派来援军后,日本提前了总攻时间,下大决心发动总共。终于在损失6万士兵后占领了旅顺口的制高点。俄国在旅顺的最后一点海军力量心灰意冷,在军港四处的岸防火炮下支离破碎。
三、别无选择
旅顺口失守、远东分舰队覆灭的消息,在战事结束的一个星期后才送到了罗日捷斯特文斯中将的手中。此时,波罗的海分舰队刚刚和另一支轻型舰队在马达加斯加附近海域汇合。
知晓世界地图的应该会明白,这支“悲壮”的舰队已经行至非洲东面,还需横跨一整个印度洋。此时掉头回去是个机会,因为支援远东舰队的任务随着一周前的战败已然失去了意义。
但是中将先生并不这样想,他给部下的理由是,军人不能知难而退,要勇往直前。
其实他的真实想法是:想通过这场几乎没有胜算的战斗,获得巨大的政治荣誉。退一步讲,他率领的这支舰队如果能安然无恙地抵达远东舰队的母港海参崴,就能为自己积攒巨大的政治资本。
因为这样一支雄厚的舰队在没有港口补给的条件下,抵达远东母港,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胜利。相反,如果无功而返,虽然别人说不出什么,却无法在俄皇面前博得一个出彩的姿态。
四、对马海峡之战
日本以逸待劳,在发现俄国人之后分成两个纵队占据了有利的射击位置。相反,日本人的出现却让俄国人非常慌乱,罗日捷斯特文斯中将没有想到会这么早遇到对手,当然他压根就没想过非要交手。
他试图让慌张的手下们排成单一纵队,可是军舰不是汽车,摆队形需要很长时间。结果仓促中有的战舰居然挡住了战友的炮线。
日本舰队趁着对手的慌乱迅速将其队形进行切割,然后集火攻击。炮战2小时后,俄旗舰“苏沃洛夫”号重伤,指挥官罗日捷斯特文斯中将受伤昏迷,旗舰摇摇晃晃转了一个圈,狼狈地退出战场。同时主力舰艇“奥斯利比亚”号吃水线被炮弹撕开了一个口子,几分钟内便沉入了海底。
旗舰跑了、主力舰也完蛋了,群龙无首的俄国舰队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大家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完成命令。因为在进入对马海峡之前,旗舰曾下令大家“航向北偏东23度”,这个方向的目的地正好是海参崴。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日本军舰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些毫无斗志、只想逃跑的对手。日军指挥官东乡平八郎采取了与敌舰平行行驶的战术,零敲碎打各个击破。
最终,这支远道而来的客人12艘主力舰8艘被击沉,其他各类舰艇53艘,只有1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死里逃生跑到了海参崴。
五、最后的最后
这支远道而来的波罗的海分舰队,以狼狈结局登上了军事史,让很多人误以为他们执行的是注定失败的行动。其实更狼狈的是战场的地主,大清以旁观者的姿态看着两大帝国在自己面前争抢自己的城市和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