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

2019年了,为什么大多数国产手机厂商依

发布时间:2023/8/29 14:04:15   

相信很多用过iPhone的人,都对iPhone的线性马达印象深刻,用起来非常舒服,既然线性马达如此好用,为什么国内手机厂商大多不使用线性马达呢?

首先要说一下我们在玩手机时获得反馈的三种形式:视觉反馈,听觉反馈,触觉反馈。视觉反馈当然主要靠显示屏来完成,这也是信息量最大的反馈方式,我们在屏幕上的每一个操作基本上都会获得屏幕上显示内容变化的反馈。当然也有部分手机有充电指示灯、呼吸灯和平均提高性能50%的RGB装饰灯作为补充。听觉反馈自然是扬声器发出的各种声音。触觉反馈就比较不起眼了。我们按下的按键有键程和触感,还有震动马达发出的震动都是触觉反馈。今天我们讨论的线性马达便是为了在按键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完善触觉反馈的方式。

什么是线性马达?请看下图的简单介绍。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震动而生的电动机,震动是其唯一功能。线性马达又分为z轴和x轴,z轴顾名思义就是上下震动的,当然手机厚度比较薄,z轴马达作上下运动,振幅有限,震感也就没有x轴的强。

我们以往的手机震动器采用转子马达驱动不均匀的质量块来实现震动,这样的震动方式启动和减速都需要一定时间,同时噪音比较大。这时候就背离了震动马达存在的本质——触觉反馈。相信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经历一考试开会时候把手机调成震动模式,可是消息和电话的震动还是让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然后一批目光朝尴尬的你这边看来。

如果我们是靠震动马达发出的声响感知到了通知,那为何不用扬声器来模拟这个声响呢?这样既省下了成本又节约了空间。震动模式本身就是为了不发出声音的同时达到提醒的目的,可见震动马达发出噪音是与初衷背道而驰的。而发出噪音这件事在考试等重要场合甚至会带来重大误会和损失。因此我认为线性马达最大的实用性,除了强烈可操控的优秀震感外,就是没有噪音了。

苹果从iphone6s开始推出了3Dtouch技术,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也广受好评,是苹果与安卓的差异化竞争点之一。简单来说这项技术有两点内容:一是使用了压力感应技术,触屏上施加不同压力大小可以实现不同功能;二就是为丰富的点按操作配套了横向线性马达作为触控反馈。

(iPhone6s、applewatch的线性马达)

在iphone7中,苹果升级了线性马达,使其体积更大、震感更强,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同时又进一步挖掘了线性马达的丰富用处,把线性马达用于模拟按压按键的震动,于是就把home键加了压力感应器,做成不可按压式,以提高防水性能和按键寿命。苹果的触控反馈做得如此完美,以至于一些用户用了很久都不知道自己的苹果手机的home键是不可按压的。于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推理想象:既然触感反馈的本质是震动,那么震动可控的线性马达是不是可以模拟更多的震动物体?没错,线性马达几乎可以模拟日常的所有轻震感的震动场景,按键,游戏中的枪击,拋硬币,鼓点,键盘,齿轮,等等。再配上相应的音效,会让你完全分辨不出真实和模拟。

(右边为iPhoneXSMax,可见震动马达几乎占据了一块电池四分之一的面积)

据悉苹果的tapticengine成本相当高,业内人士估计在每颗成本在10美元左右。而相比普通的转子震动器,每颗成本甚至不足1美元。

那么苹果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成本、抛弃相当一部分电池容量,也一定要跟一个震动器过不去呢?

理由无非是体验二字。众所周知苹果一直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小到一个像素的增删,大到广告的实拍和总部的设计,苹果处处追求极致和完美。清脆强烈、干净利落又跟手的震动,的确是使用过程中的一大优秀体验,加之没有噪声回归震动的本质,再大的体积和成本又如何?于是苹果就这样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手机越来越大,震动马达的体积也越来越大,苹果也成了震动反馈技术的行业领跑者。

此外,苹果也有一个追求更“酷”的产品的文化。据离职的苹果系统的设计师表示,增加用户可自定义功能的请求没有被同意,高管们的理由是“那会显得机器不够酷”。好吧,从iphoneX的亮相效果来看,还是挺符合“酷”这个理念的。相信选择这么刁钻的震动器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当然,苹果开始也是秉着“我手机就是要这么做你爱买不买”的个性态度才使得其更受消费者喜爱。

那么,为什么国产手机厂商往往不配置3Dtouch和线性马达呢?

首先3Dtouch因为应用市场不统一的问题,很少有软件商会为某家某款手机适配3Dtouch的按压弹出功能,既然没有软件愿意适配,这样手机厂商也就不出支持3Dtouch功能的手机了,支持压感的屏又增加成本,简单来说就是生态问题,就像阿里华为为什么不大规模使用自研操作系统一样。至于为什么不用线性马达(当然国产也是部分旗舰用了和三星一样的z轴线性马达的)?

因为国产没有苹果那么重视震动体验啊,舍不得成本啊,在电池和震动之间的取舍啊等等。我比较倾向于扬长避短,既然你已经在震动技术上领先,那我索性就不追赶了,而把腾出的空间用在电池这块刚需上,并大大超越你也不失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或许我们还可以从商业行为上讨论国产手机无视苹果的领先技术的原因。有句老话说,没有需求,创造需求也要上。

当前国内手机行业产品迭代如此之快,如何保持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与盈利能力?品牌形象建设,渠道建设,营销策略,或者,创造新的差异化卖点。回想这短短几年,国产厂商们无微不至地为我们消费者考虑,绞尽脑汁地创造了多少新的需求。从2k屏到hifi,从双摄到三摄,从曲面屏到全面屏,从语音助手到AI加速引擎,现在又来了5g和折叠屏,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其中,2k屏一开始很多手机用,当你觉得很清晰时,厂商觉得成本高又改回来了。HiFi遍地当你觉得便携时,厂商又把耳机孔取消彻底不提了。全面屏把上下边框变成屏幕又在前摄上使劲折腾,可是上下巴多显示了多少信息吗?

从双摄到三摄,我甚至想过这是索尼为了增加摄像头出货量而推动的阴谋。多出来的摄像头到底什么用?直到绿厂提出焦段覆盖的概念,才发觉这个方向有点意思。

至于5g和折叠屏,我更觉得这是厂商目前为了圈钱才做的东西,直到mateX发布,咦,好像有点东西。我们的需求就像内存卡一样被厂商一次次擦写。因此我们可以说,厂商只在意投入回报率和利润,不会在意低价值小规模的需求。新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手机承载力有限,因此如何选择设计方案的组合呢?

厂商只会选择最有价值的需求来实现。显然3Dtouch和线性马达高昂的成本和代价,不怎么有利于宣发和竞争力提升的实际体验。

最最重要的是,消费者的需求不强烈,由此会导致厂商选择满足此项需求的投入产出太低,自然就没人选择此方案了。说白了就是采用它并不能更好获利。一位产品设计师在回应用户曲面屏的需求时就表示“曲面屏投入回报比不值得”,这便是最真实的表态。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下面有请“致敬苹果灵魂”的魅族15登场。

魅族15系列于18年上半年发布,三款机型,包括一款千元机,同时搭载了相同规格的横向线性马达,并做了数十种场景的震感适配,其中拋硬币功能令人眼前一亮。而且,还能在商品介绍页面得体地作为卖点宣传。

谁说安卓永远不会重视震动体验?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厂家重视到震动等各种提高体验的细节,设计出软件硬件更优秀的手机,让大家对国产手机像对当年苹果一样爱不释手爱恨交织,任由其掏空我们的钱包也欲罢不能,把不思进取的苹果逐渐赶下神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5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