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达 >> 马达发展 >> 六七十年代中国令人羡慕的职业卡车司机,姑
七十年代驾驶员都是单位培养的,单位让你跟车学习,首先办个学习驾驶证(学习票)到时候考试。那个时候司机都是公家的学驾驶证不仅不用自己花钱还有好的师傅带。一台车只有三个名额。要谈解放车我是比较发言权,我是七十年代未学的解放车,八十年代末当教练教的也是解放车。我们学车那个年代是单位自培不需学费的。个人不用花钱的。那时学车不用钱,一般单位自己培训,或者单位推荐出去培训。那个时候还有一年实习期!实习期内不能单独开车上路!这是硬性规定!
如点火正时,解放CA10B摇车启动一般是不会返转的,我学驾CA10,体重56公斤,也是能摇车启动发动机。方法和姿势也很重要,必领把摇把放在下方,用力往上提,就不容易出现摇把打手事故。老解放跑长途必备配件;缸垫,水管,4或6号铁丝。摇车时身体略向左偏,五指并拢在同一方向,自下往上兜,调整点火正时,一缸火花塞拿下来塞湿卫生纸团,摇把自下往上慢慢搖,也叫赶电。电早回火,电晚放炮。最早老解放发动是脚尖踩马达脚后跟儿踩油门才能起动,脚后跟儿使劲大了又淹缸了。起动不了了。一说老解放,我满脸都是泪。那时的车需要摇杆打火,方向盘、油门、档杆需要用很大的劲才能拨动,驾驶室还没有空调,车很难开的
“那时候的驾驶员,姑娘喜欢,邻居羡慕,可以称得上是风光无限!”
那是没有驾驶学校,都是单位培训司机,跟师傅学习半年,考驾照,交通规则,机械常识,都是问答题,不会写的字可以问考官,五吨老解放卡车桩考,路考,几天考过后,发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实习驾驶证,白色的本本,里面都是手写,实习不能单独驾车的,跟师傅一年后换发红色的驾驶证本本,就可以单独驾驶卡车了
为什么会这么说?当年司机吃香的原因,社会物质缺乏,人们生活艰难,运力不足。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司机,可不止吃香喝辣的,去到哪都会让人高看一眼,那时候司机不光是因为工资高,而是能搞到东西,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就是能力。司机在市内是没有补助的,出市一天5块,长途有补助还可以捎点货,基本上去的时候捎货的钱都吃饭喝酒了。那时的驾驶员开车下乡受到的待遇和县长差不多。那个时候能在单位开车的人,一般就是当官的子弟,还有就是转业军人,本身在部队就是开车的,那个年代驾驶员的确很牛,在加上会开车的太少太少,坐个顺风车都要与驾驶员很熟才能搭上你,更别说去摸车了。
那个时候叫驾驶员,分级别的,和其它工种不一样最好的是一级驾驶员,别的工种最高五级工,那个时候的驾驶員级别最高的是1级以此类推最底的是五级。以前是最多是跟车学习的。六七十年代的卡车司机每月收入六七十块不算难,那时开的老解放,工资40.2元,加上18元的补助,加上星期天算加班,将近70元的工资,那时一个人,买东西比较方便,不票钱是不少。去到那里大家对司机还是比较客气。主要那时在山区开车,大家都想坐个车方便一下。卡车司机在当年,是一个人人羡慕的“高光职业”,但是想要进入这一行,却没有现在这么容易。东北以前有句描述司机的顺口溜:脚下一块铁,到哪儿都是客(东北方言读作qie,三声,就是贵宾的意思)。
那个时候卡车司机的门槛特别高,属于特殊工种。因为他们是先学习维修汽车,再学习驾驶汽车。每一个司机都会自己动手修车,那个年代的司机,得会修理,那车真是说坏就坏,没点技术还真不行。连救援车都没有,没有通讯工具,修不好就只有就地守车。
由于六七十年代车少,我们单位只用本单位自招培训的司机。六七十年代的司机,相当于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级干部,家里人来人往,大包小包吃香啊!上世纪七十年代,听诊器,方向盘,劳资干部,售货员。那是个最牛逼的职业。那时候的经济,县长确实不如司机,司机在那个年代是技术工种,县长那时候就是苦哈哈,是需要干实事的。想当年司机可真是个香饽饽的职业!主要是车少司机也就稀缺!
现在学开车的,给他们个老吉普车,和老解放车,没有电起动,教练可能都打不着火,别说别的了。那时考汽车司机象考飞行员的标准,眼睛、听觉、还不能有某些疾病。看现在只要交钱谁都能考,尽是戴眼镜的。现代人知道,大部分人想学开车,基本上能学会。哪个年代也一样,问题是没车可开,能开上车的基本上是父母走门路。
那时候,汽车很少。一个县也只有为数不多十多辆汽车。我记得那时候的驾驶员,有的是部队里回来的,有的是家庭条件好的,有门路的才能去交管站报名学驾驶员做。社会在进步,时代不同了,现在城乡小汽车是停车难。驾驶员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