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

如何获得内心的宁静三联新知

发布时间:2023/11/28 16:54:02   
北京白癜风哪个最好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新知杂志版权所有,菲必翻译

多年前,我在小说《克里弗》中,构想了一个常年习惯喧嚣吵嚷的媒体人开始踏上寻找寂静的旅途。他逃到了阿尔卑斯山,在森林植被线以上的地方找了个房子——也是在噪音线以上,他想着,这地方这么高,空气这么稀薄,应该一点噪音都不会有了。但就算是在南蒂罗尔海拔米的地方,他还是听到风贴着岩壁发出低沉的悲吟,听到他的血液在耳中突突地跳动。接着,虽然远离了他的家人、同事、媒体,而他脑海中的各种思绪喋喋不休之声却比从前更大了。事情总是这样,外界的声音越小,我们反而越容易被脑海中的思绪湮没。

当我们想到寂静的时候,也许是因为我们太渴望它,也许因为我们太害怕它——或者二者兼有——我们不得不认识到我们所说的寂静其实是一种精神状态,是意识的问题。尽管外部世界毫无疑问是存在的,但我们对它的感知却总是“我们的”感知,而我们通过它了解到的自己和了解到的世界一样多。有时候外界的某个噪音确实非常恼人,令我们渴望宁静。但也有些时候我们根本不会意识到噪音的存在。当一本书很吸引人的时候,远处割草机的轰鸣就不存在了。但当这本书非常无聊,我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写书评才去读它的时候,那个声音就会变得令人无法忍受。

如果我们对声音的感知取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那么反过来说,如果离开了与它相关并塑造了它的外部世界——无论是眼下的现实状况,还是发生在过去但不断在脑海中回现或一直持续的东西,那么我们的精神也无法存在。从来不存在哪种精神状态是与周围的声音毫不相干的,即使仅仅有极微妙的关系——比如说,就在我写下这段话的此时此刻,我就不经意听到了鸟鸣和电视机的声音。

那么,寂静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对它的体验比声音的效果本身要有趣得多。最有趣的寂静是脑海的寂静,没有词句,没有思想,没有语言,是一种心理寂静——就是我笔下的克里弗逃到山上也没能获得的那种精神状态。不妨这么说,当我们感到被噪音折磨的时候,那个噪音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在我们脑海中产生的——躁动不安的思绪或自说自话的独白,这些无休无止的杂音大部分时间构成了我们的意识。而且这种噪音总是与现代的所谓“沟通手段”相关:网络、手机、谷歌眼镜。我们对外界噪音的抗拒往往是因为它们令我们更难把注意力集中到我们内心世界的声音上来。

但我们所有人,总会在某些时候感到思想的马达运转失控。思想会自顾自奔逃,它并不会跑到什么新的地方,但它即使只是反反复复地冲向原来去过的地方,也一样极具破坏力。如此多的现代主义文学描写人意识的嗡鸣,强调它诗性的特点。有人会想到詹姆斯·乔伊斯或弗吉尼亚·伍尔夫。但也有人认识到它令人筋疲力尽并且很有破坏力:一个无法让自己的思想静下来的人物最终会“被摧毁成完全的意识”,D.H.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一书中写道。与之相反,20世纪后期的文学——从萨缪尔·贝克特到托马斯·伯恩哈德再到桑德罗·韦罗内奇、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其中常常出现一个主导性的声音,它试图解释这个世界,总是在谴责世界上的丑恶,总是感到失落和沮丧,但却又乐在其中,乐于拥有愤慨的能力,这个声音无穷无尽的质问和批评早已成为了一个陷阱,而意识不得不用陶醉、沉迷、睡眠或自戕的方式寻求解脱。似乎存在着一种“力竭的宣泄”,这种力竭就来自于脑海中那令人迷乱发狂的声音。

这种心灵之声也是自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5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