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达 >> 马达市场 >> 自取其辱马达西奇案未完结,向IMF贷款
乌克兰财务状况日益恶化,已成不争的事实。目前,基辅仍欠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数百亿欠款。业内人士评估,多万的乌克兰人不吃不喝,偿清债务可能需要十多年。
俄卫星通讯社2月14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代表团结束了在乌克兰的工作,准备全数撤离。负责人奥斯特·柳恩格曼对当前的工作非常不满,他直言不讳道:审计工作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果,基辅想获得新的贷款希望渺茫。
IMF希望泽连斯基拿出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对国家财政予以改革。然而乌克兰特殊的国情,又决定了这一设想很难有落实的空间。简单说,乌克兰当前面临着三大危机,而要解除危机,需要海量的资金予以支持。
第一,乌克兰安全部队必须保持对顿巴斯地方政府的钳制优势。
数据显示:过去的年,乌克兰安全部队与顿巴斯政府频繁发生争端,基辅为了保持对敌优势,不得已将大量重兵装甲部署于对抗前沿。然而财力不足的现状,致使当局左支右绌,难以有作为。
很多的乌克兰士兵被曝拖欠粮饷,他们不得已通过私下劫掠、贪污,甚至半公开出售装备的方式,维持基本的生存。这使得基辅进逼顿巴斯的目标落空,双方陷入了焦灼的拉力战。
第二,乌克兰须向俄罗斯学习,避免更多的地区独立。
克里米亚之所以“自立门户”,其中最大的因素当属财政不济。简单说,波罗申科执政期,克里米亚等地屡屡爆出被拖欠退休金,很多人的福利直至克里米亚转投俄罗斯都未能得到兑现。这使得地方与中央的隔阂日益加深,并开始衍生出分裂危机。
不客气地说,如果乌克兰的财政良好,且与地方政府关系融洽,即便有第三国从中挑唆,恐怕也不至于自我解体吧。殊不知,荷兰、希腊、英国也曾多次发生民众对抗政府的示威活动,但在当局的努力下,危机得以解除。
这说明,基辅的执政方向产生了偏颇,其必须将重心下沉至民生,而不是和俄罗斯搞所谓的大国对抗。
值得一提:克里米亚转投俄罗斯后,乌克兰中央政府未能兑现的承诺在普京任上得以实现。克宫不仅将大量资金优先用于克里米亚的民生建设,更是不计代价地修建了刻赤大桥等跨世纪工程。普京这般做法为自己赢得了大量赞誉,也为深度控制克里米亚铺就了道路。
第三,泽连斯基在开源和节流无果的情况下,必须出让国家核心利益。
马达西奇公司出售案就是个典型,遗憾的是,在美欧的胁迫下,这宗大额交易最终流产。泽连斯基不得已只能将目光投向同属美国阵营的中东国家。已知的是,泽连斯基将于14至15日出访阿联酋,和后者签署经贸、政治等一揽子协议。
考虑到乌克兰在军工武器制造方面的优势,马达西奇等案件或将被重新激活,当然前提是偿还亚洲大国入股的资金。不得不说,乌克兰已经走到了悬崖的边上。如果没有大额资金的注入,它距离破产将成为既定事件。
IMF正是窥测到了乌克兰的弱点和软肋,所以向基辅提出了改良经济的建议。奈何一切已经晚矣,如今的乌克兰似破船入大海,随时会被风浪掀翻。不仅丧失了国家信誉,让诸多的外资望而却步;而且在对抗俄罗斯的路上已经无法回头。
对于此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曾经的欧洲强国,竟沦落至“求人施舍”的地步,我们该不该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