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

电动平台发动机都拉胯,日系三大真是本

发布时间:2022/5/11 17:34:48   

人总会喜欢给事物打上标签,就比如汽车领域里,长久以来各个品牌都会身负标签,代表着某一类相同行为。宝马的运动,奔驰的豪华,奥迪的商务,均是如此。

日本汽车工业的三大团体,一直以来被咱们称作日系三大。身上的标签,10多年了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聊到丰田就是省油空间大,聊到本田就是好开省油空间大,聊到日产就是省油配置高便宜空间大。

但,显然,网络上的这些标签或者评述,并不太对劲。哪怕是车主这么表达,也不对劲。

该从什么角度看日系三大,谁强谁弱?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消费者内心自然会对日系三大品牌有一个自己的客观印象。本田在之中,通常被打上技术的标签,丰田被打上均衡的标签,而日产似乎没有标签。

而如果用日本消费者的认知和中国消费者对比,之中的出入是比较多的。营销的丰田,技术的日产,而本田并不在这句俏皮话里出现。原因在于,日产GT-R当年的战绩太猛,还成功树立了日本人的全球汽车信心“我能用欧洲超跑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干掉欧洲超跑”。营销的丰田,是因为它稳稳的拿下了美国市场,在日本本土的市场份额处统治地位。本田,相对而言是部分领域的奇才(发动机)或全才(摩托、JET、船舶等),但并不算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而站在全世界的角度,再来查看日系三大多个硬维度之间的对比,其实,我们还能得出另一个结论。即,汽车技术领域的日系三大里,丰田稳居第一,日产排位第二,而本田只在第三。

第一维度,汽车制造平台先进性与兼容性。

汽车制造的底层是整体进步与平台进化,迭代方式为单平台→模块化平台→整合式架构→灵活开发架构。本田所处的位置还是第一阶段,日产所处第二阶段,丰田处于第三阶段,特斯拉则处于第四阶段。

平台是否迭代,并不和是否先进,车辆整体产品力直接挂钩,但,其所影响的是车企推出车辆的速度、高等级配置在低定位车型上装备、盈利再投入研发的空间、成本控制能力等。也就在TNGA架构推出后,曾一度流传本田准备在年推出相同理念的HondaArchitecture与之抗衡。结果摆在眼前,本田没有做,原因也没有摆明,当前全球的四轮汽车产品里有超过60%的车型采用同平台生产。一定程度上,能看出本田的技术强大,能用单平台与架构、模块化抗衡,不过,你会发现另一点,本田的新车、技术等在面对丰田、日产时,再没有当年一骑绝尘的状态,单平台时代技术狂人的标签在眼前的这个时代里,并不重要。

另一个维度,关于三者的顶级先进技术推动。

近几年间,三者都在推动动力技术的覆盖度。丰田的思考是氢能+纯电+油电混动+传统内燃机,日产的思考是电驱化+纯电化+对内燃机替换,本田的思考是混动化+纯电+对内燃机替换。

上述三种方式,不能直接评论孰优孰劣,但从全球角度看,分列前三位的中国、北美、欧洲市场,现阶段的明确路线是纯电,混动进行过度,逐步淘汰内燃机。换位到我国市场里,三者的思考优先级其实能大概分出高下,丰田因为财大气粗,所以玩法很多,可以全面推进,比较好的贴合市场,能推出相应产品。日产和本田之间,两者的第一落点还是更偏重眼前的内燃机向混动过度阶段的利好,纯电动相对靠后。

这样的思考背后,其实也展示着两家企业的相对困局,在之前的技术路线选择和储备上,纯电动领域其实并没有准备太多足够差异化的优势技术,来完成推广纯电动化。

智能化这条赛道里,还有不同答案

汽车,是综合性工程,所以在分别研判了关于制造能力、电子电气能力、企业中期发展节奏之后,我们还要进入另一个话题,关于智能化领域的争斗,这关乎未来你我对其的消费行为是否等于值得。

判断的维度也比较简单,分别通过对智能化的迭代速度、功能突破等,进行对比,就能看出三者至少对于技术上的投入程度,效率。

三者之中,智能座舱领域进展最慢的无疑是丰田了。近几年间,它开始进一步和中国本土技术公司开始合作,但更多在于底层领域,如地图、部分App开放入驻等。简言之,丰田当下在中国市场车型上应用的技术,是保守的,大概等同于年时中国国产车主流的水准。

日产的应用时间较早,在年国五国六切换前就已经列装,目前的功能覆盖也比较全面,远程控车、在线娱乐等都已装备。本田的表现相对最好(也因为它投放最新),自然语音支持打断、能后续拓展到点外卖等周边延展。

从这些角度看,丰田的表现最弱,不过后续还有2种结果,丰田要么憋个大招突围,要么还跟着跑。按这家企业一直以来求稳的脾气,大概率会是后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自动驾驶的相关话题,目前就先不过度展开了,因为三者的表现基本相仿。从先进技术上,三家传统企业还没有人拿出类似于宝马那种允许低速脱手的功能,也没有人拿出导航主动领航类的功能。实现的效果,当前都是主动车道保持、保持距离随速跟车、自动刹车等自适应巡航功能。它们尚未在中国市场进行新技术的大量应用,需要等待时间才能有答案。

写在最后:

所有车企都在经历新压力下的洗牌,大家的选择点也不甚相同。眼前的局面是,日产核心依托中国市场,本田/丰田的核心是日本本土+北美市场+中国市场,在销量数据上虽然有着一定的差异,而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基本相当。

也通过上述分析,能对传统标签还是不是适应眼前现状,有个新结论。本田擅长技术,不算妥当,丰田擅长营销,也不太妥当,日产擅长便宜,也不太妥当。

短板和长板都比较明显,节奏不算特别激进,发展思路基本相当,这其实才是当下的现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5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