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达 >> 马达发展 >> 中企收购马达西奇失败,受益的是美军工企业
作者:刺客
据观察者网报道,中企和乌克兰航空发动机巨头马达西奇公司的投资与合作多次受阻后,中方投资者已向乌克兰政府提出国际仲裁,要求35亿美元的赔偿。乌通社的消息称,中方相关企业日前告知乌克兰政府,根据中乌两国政府间关于促进投资和相互保护协议,对乌克兰提出国际诉讼。
从年开始,中国企业就尝试对马达西奇进行收购,不过基辅当局受制于美国的施压,屡次在在中企收购马达西奇公司过程中进行政治刁难,导致收购计划最终被迫流产。
像马达西奇这样的航发企业,对中国来说很重要。不过,基辅在其中所充当的搅屎棍角色,将意味着在摧毁这家象征乌克兰骄傲的企业。素有“动力沙皇”美称的乌克兰马达西奇航空发动机公司,是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航发巨头。该公司在鼎盛时期,其研发的航空发动机产品畅销全球90多个国家,实力不输美俄欧同类公司。
这家世界顶尖航发公司原本日子还过得不错,不过在年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后,乌克兰当局宣布该公司向俄罗斯提供航发为“非法行为”。失去俄罗斯这个大用户后,该公司在逐渐陷于没落甚至频临倒闭的绝境。是中国企业伸出援手,计划收购该公司50%的股权,并预先向该公司投入数亿美元资金,帮助马达西奇维持运转。
不过,受美国因素的影响,基辅当局一直在中乌这个合作项目上作梗,对该中企所提出的投资建议“只审不过”,该国安全部门频繁对这个合作项目进行调查,并封存该公司库存产品。很显然,基辅迫于美国的压力,存心搅黄中企对马达西奇的收购。
在此之前,中方即便被基辅当局百般阻挠,却仍保持足够耐心等待基辅当局回心转意不同。然而,此次中国向乌克兰政府提起国际仲裁,并索赔35亿美元巨额赔偿,实质上就是在告诉基辅当局,中企不想玩了!
事实上,中企之所以决定放弃对马达西奇的收购,是因为在美国的作梗下,收购马达西奇显然已经不可能。除此之外,此举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即中国已经拥有其他解决航空发动机短板的举措,对马达西奇不再感兴趣。
中企是不是真的对马达西奇不感兴趣了,我们不得而知,但《中国航空学报》11月2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却令人感兴趣。该文章在报道“姜宗林教授带对完成了原型机风动试验”时,有外媒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报道,称中国最近成功测试一款“16倍音速的航空发动机”。
如果该报道属实,这意味着中国军用或者民用飞机、航天飞机都有可能成为这种16倍音速的受益者。试想一下,一旦中国拥有这种每小时超过1.6万公里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马达西奇的那些发动机技术,对中国而言就不再“稀奇”了。
不管消息是真是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企在马达西奇收购项目上对基辅的强硬态度,说明中方已决定对马达西奇放手。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中国已经在航发研发生产方面获得重大突破,是时候扔掉马达西奇这根“拐杖”了。
不过,对于乌克兰政府和马达西奇公司而言,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决定放弃对马达西奇的收购,并且向乌克兰当局索要巨额赔偿。就乌克兰当前的这种境况,数十亿美元赔得起吗?就马达西奇来说,政府破财却无法为他们消灾。毕竟,失去中国这个大金主,马达西奇以后怎么办?
这是乌克兰亲美咎由自取的结果,已经跟中国没有半毛钱关系了。对此,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学家杜德恰克指出,乌克兰当局没有看到外国投资对其国民经济的帮助,却以牺牲该国企业利益为代价来讨好美国。
收购失败,受损的是中国人和乌克兰人,以及马达西奇的员工。受益的,是美国军工企业和被他们买通的乌奸!基辅当局的损失不仅仅只是葬送一家优秀企业的前途那么简单,以后谁还敢在乌克兰进行任何领域的投资。这对基辅当局而言,才是最致命的。